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遭遇新冠肺炎的肆虐。石化行業是消殺用品、口罩、防護服等抗疫物資的上游原料,很多化工園區管委會的領導同仁從初二就開始上崗復工,一肩擔負著轄區內的防疫任務,一肩扛起了企業復工復產,特別是抗疫物資生產保障任務。
全面評估,園區認定
山東省2018年開始對省內化工園區開展認定工作,通過兩年努力,最終認定了分四批公布了75家化工園區和10家專業化工園區,率先完成了化工園區的省級認定工作。
隨后,遼寧、云南、湖北等地區陸續開展認定工作;《江蘇省化工行業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稱“《方案》意見稿”),由江蘇省政府辦公廳于4月1日下發,文中提及江蘇省擬優化化工行業的規劃布局,大幅壓減沿長江干支流兩側1公里范圍內、環境敏感區域、城鎮人口密集區、化工園區外、規模以下等化工生產企業。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等相關領導介紹《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提及在三年行動專項中針對危化品的風險防控,主要安排了三個方面的專項。
一是危險化學品的生產;
二是工業園區,實際上主要是化學園區;
三是危險廢物的專項治理。
由此可見,國家及各省市區將化工園區作為危化品企業管理的重要抓手,同時地方認定工作將進入到實質性階段,預計一到兩年內,所有化工園區將完成評估認定工作,內容將多維度全方位涉及規劃、基礎設施、安環、智慧園區等內容。
一票否決,安環定責
近年來,化工園區內安全事故頻發:
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難;
2018年11月28日,張家口市橋東區大倉蓋鎮盛華化工有限公司附近發生一起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3人死亡,22人受傷;
2019年3月21日,江蘇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鎮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化學儲罐發生爆炸事故,并波及周邊16家企業,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傷。
響水化工園區在爆炸后宣布關停,化工園區相關管理者在事故過后被問責,安環事件現在已經成為了化工園區生命線,關乎著園區管理者、區內企業的生死存亡。
一升一降,加劇競爭
化工園區數量十年內增長了近一倍,2018年版《中國開發區審核公告目錄》包括2543家開發區,其中國家級開發區552家和省級開發區1991家,較2006年版,增加了1032家(新增975家開發區),2016版中化工園區約350家,2018年版增長到接近500家。
另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統計,重點關注化工園區676家,較2017年其發布的數量增加了74家。石化行業規上企業數持續減少,截止至今年2月末,石油和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5829家,較上年末減少442家。
“一升一降”,加劇了化工園區招商壓力,目前石化企業入園率不足50%,“十四五”將是化企入園的密集期,“十四五”的招商工作將為化工園區未來幾十年發展的基礎布局。
2020年將是化工園區的關鍵之年,面臨即將到來的“認定大考”,時刻防范安全環保隱患,利用有限時間破解“招商發展”的問題,無論如何,歷史的長河不會停歇,前進的路上我們并不孤單,共同努力,在逆境中克難攻堅,砥礪前行。
信息來源:興園化工園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