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氯堿工業產能3945萬噸 (2018年),山東省產能占到1/4,東營市的總產能為199萬噸,占全省的25%,占全國的5%。東營廣利化工產業園的氯堿產能達到159萬噸,占全市總產能的80%,華泰化工集團氯堿產能占全區的50%。
華泰化工集團是華泰集團的子公司,位于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利化工產業園,國家大型企業,東營市重點調度企業,現有員工1500余人,資產總值60多億元,年可實現產值102億元,利稅6億元;以氯堿化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熱電聯產、鹽鹵開發等新材料、新能源為主導產業,主要產品有氯堿、雙氧水(含食品級)、環氧丙烷、苯胺、環氧氯丙烷、氯丙烯、氯乙酸、甲烷氯化物等八大系列二十多個品種,是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工集團。
就是這樣一個化工集團在化工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匠人與匠心文化的感召下,集團公司領導的高度重視知識型企業的打造,華泰化工集團現有各級別技工700余人,占總員工數的50%;技師和高級技師有近200人,占總員工數的14%。涌現出多名省級、市級首席技師,企業設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技師工作站。
近期,北京思路智園科技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員走訪了華泰化工集團,其人力資源部郗文峰部長介紹說:“職業技能考試通過率每批次嚴格控制在30%以內,但通過一系列企業內部薪資制度和晉升制度的保障,極大地引爆了員工的學習熱情,員工樂于自己掏錢在工作之余參加當地職業院校的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考核,企業對考核達標的員工給與學費報銷和落實相應的企業制度,對于員工個人專業素質的提升和企業化工安全的發展都帶來了切實的益處”。探訪其原因,剖析如下:
(一)員工精神:挑戰自我,永不滿足
通過在全公司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使員工受其感染,自覺融入并樹立自發的學習意識。華泰化工集團近年來在企業內部營造了一個學無止境、你追我趕、齊頭并進的學習環境,對在生產生活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公司將其樹為學習的“標桿”,并記入員工考評檔案,作為加薪、升遷、住房分配等優先考慮的依據,有力地激發了員工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員工挑戰自我、永不滿足的學習開拓精神。
(二)用人機制:賽場選馬,唯才是舉
為使全體員工時刻具備危機感和上進意識,華泰化工集團制定實施了員工“能下能下、能進能出”的動態管理機制。在選人用人上,堅持“賽場選馬不相馬”,對所有空缺崗位,均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實行公開報名、演講答辯、民主評議、擇優錄取的科學化、程序化管理辦法。不問出身,不看情面,不照顧關系,唯才是舉,形成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機制。
(三)華泰化工集團的學習環境
為了便于員工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和能力,華泰化工集團先后設立了圖書館,購置了200多萬元的各類專業書籍;同時在全公司85%以上的部門和科室全部配備計算機;建成了面積達300多平方米的技術中心辦公樓,購置了總價值達1.28億元的先進科研儀器和設備,并設立了多個模擬實驗室,為員工的學習創新提供了便利條件。在此基礎上,公司積極鼓勵員工參加各類專業技術資格、自學等多種形式的考試,并且建立了一整套的可執行的人才激勵制度,對于通過考試取得高一級學歷和職業技能資格,公司不僅予以承認,而且對于考試費用全部給予報銷,極大地增強了員工的學習熱情。
(四)華泰化工集團的培訓機會
在大力營造全員學習文化氛圍的同時,華泰化工集團立足企業的安全發展,針對不同層次員工的素質情況,努力構建科學系統的全員安全技能教育培訓體系,為企業發展培養、儲備各類專業技術人才。
倡導筑巢引鳳、人才引智培養,與陜西科技大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設立了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與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科技大學簽訂了職工職業技能、專業技術培養提升協議;與東營技師學院、山東化工技師學院簽訂了長期校企合作框架協議,設立了應屆畢業生實習實訓基地,搭建人才培養對接平臺。
通過這一些列切實可行的措施的實施,不僅實現了華泰化工集團“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安全發展、全面超越”的訴求,也將員工的個人發展與公司的成長壯大有機的結合起來。”